关于进一步挖掘明月峡地质资源的建议 |
编 号:第〔65〕号 | 所属类别:委员提案 |
提案人:林强 | |
1.一套岩性。明月峡,形成于二叠纪时期,从景区大门到景区后门,短短2公里的路程,却历时4500余年堆积而成,出露一套标准的二叠系灰岩,基本呈平行整合关系,她是真正意义上的“二叠系”堆积地层标本,也是海洋时期到陆地时期的时代标本。建议建立二叠系标准地层参考模型。 2.两个轮回与四套地层。从景区入口到明月峡背斜核部,北翼为大隆组-吴家坪组-茅口组-栖霞组,由新到老,核部以南,恰好相反,这是沉积地质上的一个轮回,同样,从景区入口到出口,同样以明月峡背斜为核心,经历了陆地-海洋-陆地的轮回,时间,在明月峡背斜核部重叠,“两个轮回”在此交替。建议在明月峡背斜核部设置相应模型。 3.三个标志。二叠纪,古生代最后一个时期,明月峡4个地层之间,天然出露3个古生物采集点,整齐且具有古生物研究意义。背斜核部,是海洋生物的标本采集点,以筳类、腕足类和菊石为代表,在茅口组地层中,海相逐渐向陆相过渡,出露有二齿龙、四脚兽等两栖动物标本,在吴家坪和大隆组交界区域,也就是二叠纪晚期,银杏、苏铁、松柏类等裸子植物标本出现,可能存在两亿五千年前的珊瑚玉和甲虫、苍蝇,翼展70公分的蜻蜓化石。建议开展明月峡古生物勘察工作。 附:二叠纪,古生代最后一个时期,在古生代伊始,生命出生在海洋中,并不断繁衍、壮大,志留纪之后,植物动物先后登陆,并大规模发展。二叠纪末期的大灭绝,让地球的生命进行了一次重新洗牌:海洋中,所有的海蕾、单体珊瑚、超过3/4的苔藓动物和160多种腕足动物在大灭绝中消失,双壳动物通过某种方式逃过了大灭绝,并在三叠纪取代了这些动物的生态位;天空中,这场灾难造成了昆虫生命史上唯一一次大量灭绝,幸存下来的昆虫向着小巧精细的方向的演化;陆地上,当时地球上70%的陆生脊椎动物灭绝,合弓纲与蜥形纲地位发生了反转,数百万年后,以爬行动物为主角的中生代拉开了序幕。 |
|
审查结果:已立案 | 信息公开:是 |
交办时间:2023年3月16日 | 是否重点:否 |
督办单位:区政府办公室 区委目标绩效办 | 牵头领导:徐笑梅 |
主办单位:区文旅体局 | 协办单位:区资源分局 明月峡景区中心 |
关于政协广元市朝天区七届三次全会第65号委员提案的回复 |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文旅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挖掘明月峡地质资源的建议”已收悉,现就您的建议作如下答复: 明月峡景区自然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景区开发更多注重“三国文化”、“蜀汉文化”等历史文化的挖掘,确实还存在对明月峡特殊地质资源文化挖掘不够等方面的差距。您提出的进一步挖掘明月峡地质资源的几条建议非常好,对景区今后的旅游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旅游资源开发中,作为文旅资源管理主管部门,我们将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从景区景点特色上高起点规划,特别注重地质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进一步丰富明月峡景区旅游资源丰度和文化价值。一是积极探索在资源开发中将地质景观与关隘遗址相结合的开发思路。考虑将明月峡景区入口到明月峡背斜核部的地质景观结合景区古关隘、古战场等打造景区特色的地质历史文化长廊,在体验古道的同时也能结合生态地质模型,更加深刻的体验古蜀道的“齐、峻、秀、险”,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链。二是做好景区地质景观研学旅课题,丰富研学旅内容,宣传好景区地质文化景观特色。将地质文化模型与蜀道文化陈列馆相结合。持续在蜀道文化陈列馆推陈出新,不仅限于蜀道文化、三国文化,也可以讲述蜀道的地质形成过程、地质文化、蜀道古生物等内容,通过实物、3D、模型等方式展示于陈列馆,让游客在体验古今交通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了解地质结构和古生物的发展和形成,身临其境的为广大游客展示地质知识、古生物知识,更好地推介朝天旅游。三是要持续做好景区的地质发展和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旅游资源开发原则,抓好景区员工管理培训力度,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增强保护责任意识,提升旅游经营者管理者和游客的保护意识,坚决制止破坏地质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不良行为发生,共同保护地质资源,推动明月峡景区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此,我们再次感谢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您一如继往地关注全区文旅事业的发展。 广元市朝天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 2023年10月25日 |
(联系人:李向群 联系电话:15281059099) |
广元市朝天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广元市自然资源局朝天区分局 广元市朝天区明月峡景区服务中心 2023年10月30日 |
广元市朝天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 |
广元市自然资源局朝天区分局 |
广元市朝天区明月峡景区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