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全面小康的建议 |
编 号:第〔7〕号 | 所属类别:委员提案 |
提案人:贺全贤 | 联名人:任学义 |
一、完善动态监测管理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是要强化跟踪管理,创新统计监测。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计监测跟踪管理机制,对全区农户的收入情况、扶贫成效进行实时监测,全程跟踪;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计监测预警机制,对照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及考核目标任务的实施和完成情况,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实时做出预判预警。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计监测机构,落实工作人员,为脱贫攻坚提供数据支持和效果评估服务。二是要强化痕迹管理,做实脱贫台账。做到家庭情况核实准、致贫原因分析准、计划措施制定准、扶贫政策落实准、人均收支核查准、对象进出录入准、台账进度记录准。三是要建立长效扶持机制,强化后续管理。坚持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建立贫困对象后续扶持机制,确保脱贫支持政策的延续性,确保“扶上马、送一程、奔小康”。 二、完善产业扶贫增收机制,确保贫困对象稳定增收 一是要培育壮大稳定增收产业。依托朝天核桃、羊木食用菌、曾家高山露地蔬菜等品牌,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二是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整合各类资金,设立专项经费,将年人均纯收入在3000~5000元的踩线脱贫户、新增贫困户和临界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帮助发展助农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种养业、乡村民俗旅游、农产品加工营销等项目。同时,探索设立脱贫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帮助有创业意愿和条件的脱贫户自主创业;适时为脱贫户提供产业发展所需的市场服务、技能培训等支持政策;对贫困人口辐射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可进行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或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三是要建立完善利益衔接机制。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享受财政资金补贴的50%,用作踩线脱贫户、新增贫困户和临界户的股金,实行5~6%保底分红,并根据经营情况,实行利润分红。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创业返乡人员、村社干部通过吸纳就业、托管代养、订单采购、技术服务、贷款担保等形式发展产业,带动农户增收。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管机制,不断夯实村级发展基础 一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发展基础。要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要用好用活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依托土地、林地、劳动力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集体参股经营的形式,引进资金和技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兴办微小型企业,实现产业强村,破解集体经济形式单一、持续性不强、内容空壳等现象,规范集体经济管理,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总量。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依托村规民约,完善村组道路、水利、电力、网络、广播等基础设施管理制度。要落实专人,成立维护小分队,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维修,确保基础设施长久造福群众。三是要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体系维护和使用。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通过财政补助、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渠道筹措资金,整合资源、创新管理,保障公共服务各种设备正常运行、物尽其用、发挥作用。四是要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学习借鉴陕西、贵州等地高山移民实施办法,争取完善出台高山移民搬迁补助政策,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让生活条件差、产业发展难、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农户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持续开展“四好村”创建、“六化”行动,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打造美丽宜居新村。 四、完善分类救助保障机制,突出贫困人口靶向施策 一是落实低保兜底政策。完善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标准“两线合一”办法,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二是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贫困群众县域内就诊个人部分费用零支付等政策,简化结算流程,建立“一站式”结算机制,实施更加精准的支付政策。三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大学的长效机制,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 五、完善宣传教育培训机制,激发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一是大力弘扬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叫响“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脱贫攻坚主旋律。建立脱贫荣誉制度,开展“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形成激励机制。大力挖掘、提炼、总结扶贫文化特色,增强扶贫工作软实力。积极推动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和社会力量为贫困地区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强化群众主体作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发挥乡规民约在扶贫济困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赋予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实施权、监督权、管理权,完善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制度。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六个一”帮扶机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稳定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在贫困村脱贫后不脱钩、不撤退。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形成依法治理、村约民定、自愿遵守、自我监督、自主管理的新型治理模式,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
|
审查结果:已立案 | 信息公开:是 |
交办时间:2017年4月6日 | 是否重点:是 |
督办单位:政府督查室 | 牵头领导:苏科年 |
主办单位:区扶贫移民局 |
关于政协广元市朝天区六届二次会议第7号委员提案的回复 |
您在政协广元市朝天区六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完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全面小康的建议》(第〔7〕号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切实巩固脱贫成效 (一)贫困监测工作推进有序。2017年6月,区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了《广元市返贫预警监测阻击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广脱贫指办发〔2017〕25号)文件,并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题安排,该文件明确了如何防止边脱贫、边返贫的问题。会后,我区各乡镇、各部门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推动工作落实,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二)痕迹管理工作日益规范。一是专题安排部署。7月6日,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苏科年传达学习了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资料清单删繁就简工作的通知》精神,并对我区脱贫攻坚资料删繁就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全面简化了脱贫攻坚资料内容,并对区、乡、村、户四级资料拉出清单,进行明确。二是落实工作责任。为规范化管理脱贫攻坚软件资料,切实加强对乡镇、帮扶部门业务指导,成立了由区扶贫移民局、区档案局相关业务人员组成的工作组,进一步落实了工作责任。三是精心打造样板。7月至8月,由区扶贫移民局、区档案局组织专业队伍,精心打造了朝天镇的朱家村(2017年计划退出贫困村)、蒲家乡罗圈岩村(2018年计划退出贫困村)、朝天镇重岩村(非贫困村)3个样板村进行试点示范。四是加强业务培训。9月11日,区扶贫移民局组织25个乡镇分管脱贫攻坚的领导和扶贫专干,召开了专题业务培训会,对贫困村、贫困户资料完善归档,《帮扶手册》填写等工作进行详细培训。五是痕迹管理全面规范。以9月脱贫攻坚全覆盖督导为契机,各乡镇、各帮扶部门整体联动,对贫困村、贫困户档案资料进行了全面规范,全过程反映了脱贫攻坚进程。 (三)脱贫成效巩固成绩显著。一是按照《广元市返贫预警监测阻击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广脱贫指办发〔2017〕25号)文件要求,建立了三级跟踪监管机制,及时掌握返贫情况,由帮扶部门(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共同联动扎实开展返贫阻击工作。二是2017年6月8日,区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小组)印发了《朝天区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工作方案》,7月6日,区委副书记罗凌云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乡镇、各帮扶单位、各行业扶贫部门对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已脱贫对象,按2017年脱贫标准进行全面核查,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各乡镇、各帮扶部门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缺啥补啥”,编制“回头帮”措施,明确目标任务、标准要求、完成时限、责任人员等。对因学致贫学生家庭用好生源地贷款、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对特殊对象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或送教上门;对患重大疾病区外就医,个人负担较大,落实大病救助、特殊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等政策支持,解决住院医疗费用,减轻医疗负担;对已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返乡未就业家庭,提供技能培训、公益岗位、联系就业等服务;对产业管理不到位、销售难,提供防疫保障、技术支持、销售渠道等服务,落实扶贫小额信贷、产业基金等资金支持,切实提升抗风险能力;对已脱贫人口加大社会保障扶持力度;对住房安全不达标、饮水不安全、生活用电不通的,相关部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项目等相关支持,确保贫困群众真正远离贫困线,早日实现小康。2017年,全区未出现一例已脱贫对象返贫现象。 二、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一)特色产业不壮大。大力发展核桃、蔬菜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了“5+N+村+户”发展模式,带动15000余名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12万亩,全区实现了村有产业示范园,户有产业小庭院,全区7421户贫困户均培育了稳定增收项目。同时,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农旅整合打造新引擎,利用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集聚功能,发展林家乐、森林人家96家,农家乐、乡村酒店200余家,2017年8月,全省生态旅游产业扶贫推进会在曾家山成功召开。大力发展“互联网+”,积极构建“一核一带”电商发展新格局,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今年贫困户特色产业收入占比达40%以上,到2018年可达60%以上。 (二)资金投入持续加强。坚持大统筹、大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2017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47亿元,强力保障脱贫攻坚。全面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为2017年脱贫群众按4000元/户全面落实产业发展补助资金,为每个贫困村按35.23万元/村全面落实产业扶持基金,带动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用好用活“四项基金”,完善了《朝天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强化资金监管,确保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三)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深化“户改场、场入社、社联企、企接市”主体培育机制,积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1+3”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全区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农民专合组织306个、家庭农场175家、专业大户4124户,龙头企业规模经营面积达3万亩。探索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大力促进农业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与贫困户建立利益兜底、收入分成、入股分红、二次返利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带动50%以上的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近600元。 三、持续开展“强村行动”“六化行动”,抓实“四好村”创建 (一)今年计划退出的2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面达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区64个贫困村都建立了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并挂牌,清产核资和成员界定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股权量化和规范建账工作,今年计划退出的2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已按人均12元的标准全部达标。 (二)“强村行动”持续开展。大力开展以强班子、强产业、强基础、强服务、强治理、强改革为内容的“强村行动”,每个村合理利用“强村行动”经费,完善村规民约,落实专人加强村级道路、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服务体系的维护使用,确保了物尽其用,方便群众。强力推进“四好村”创建和脱贫奔康“六化”行动,今年计划建成的12个省级、24个市级、54个区级“四好村”已基本达标。 (三)住房安全全面保障。制定完善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体系,推行“菜单式选择,差异化补助”,按需分层拟定了11个选择菜单,全面满足了贫困群众住房易地搬迁需求,2017年高标准建成集中安置点6个,全面完成1048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罗圈岩集中安置点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点,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提高危旧房补助标准,将C级危房维修加固提高到1.5万元/户、D级危房重建提高到2.5万元/户,2017年全面完成1166户危旧房改造任务。2017年脱贫户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四、刚性落实各类扶贫政策,全面织牢民生保障网 全面落实“十一免四补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八个100%”、贫困群众县域内就医个人支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财政代缴贫困群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免一补”等教育、医疗方面扶持政策,确保及时兑现、精准落实。加强低保政策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达到按年度动态调整后的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了“两线合一”。用好用活教育、卫生、小额信贷、贫困村产业扶持四项扶贫基金,全面织牢民生保障网。 五、坚持多方整体联动,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一)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全面激发。一是办好办实农民夜校。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高标准建好214所农民夜校,建立现场教学基地317个。同时,每个乡镇均建立了“农民夜校”中心校,切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区已按需培训9.76万人次。二是持续深化主题教育。在贫困群众中广泛开展“自立自强”“艰苦创业”“脱贫争先”“感恩奋进”“遵纪守法”“讲究卫生”等主题教育,开展“为啥穷、怎么富”“自己动手干、脱贫致富快”等思想大讨论600余场次,充分激发群众的脱贫干劲。区乡村三级分层组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队,深入全区64个贫困村集中宣讲400余场次,引导群众把党的关心关怀转化为自力更生的自觉行动。三是大力培树身边典型。开展了“发展产业好能手”“百佳示范脱贫户”“十大最美扶贫”“星级家庭”“最美朝天人”等系列评选活动,累计培树各类先进典型1200余个,切实在群众中树立先进、激发群众争当先进。 (二)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实施“强核心”工程,持续开展“四项培养”计划和遴选能人进村“班子”行动,回引72名有担当、有威望、有能力、有资源的优秀返乡农民工担任村支部书记,遴选327名“能人”进入村班子,67%的村选配了1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担任村文书,选派首批26名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党员后备干部赴广元电大进行学历提升。 (三)“六个一”驻村帮扶机制全面落实。率先在全省全市为所有非贫困村落实“六个一”驻村帮扶机制,实现了贫困村、非贫困村“六个一”帮扶力量的全覆盖,创新出台了《驻村“第一书记”激励约束机制》《严管用活驻村帮扶力量二十二条措施》,制定了帮扶力量“十要十不准”行为规范,有效促进“六个一”帮扶力量履职尽责,下沉到村到户,切实发挥作用。 |
(联系人:周密 联系电话:18308378369) |
2017年10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