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政协 - 提案管理系统
委员提案 >>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监管的建议
编 号:第〔13〕号 所属类别:委员提案
提案人:九三学社朝天支社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活,是民生事业的大事。我区蔬菜产业、核桃产业、土鸡产业、食用菌产业等都打着绿色食品的品牌,也是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了确保农产品品牌质量。建议:
  1、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普查,全面掌握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水、气、土等生长质量,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进行系统规划,根据环境质量,明确各级别农产品生产区域,划定界址,界址上设定什么级别的农产品的标识标牌。
  2、加强农产品生产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产品的监管,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和国家禁止的农产品进入绿色农产品、有机产品等生产基地进入生产环节。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指导生产绿色农产品、有机产品的农户建议投入品、生产过程、收获等进行登记。
  4、对农产品产地进行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严格禁止进入市场,明确合格农产品级别,严格执行绿色、有机农产品入市包装制度。
  5、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的保护。
审查结果:已立案 信息公开:是
交办时间:2015年4月16日 是否重点:是
督办单位:政府督查室 牵头领导:杨晓波
主办单位:区农业局

关于政协广元市朝天区五届五次会议第13号委员提案的回复
九三学社朝天支社:
  你们在区五届政协五次会议第13号委员提案中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监管的建议》已收悉。现将相关情况回复如下:
  农产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居民安全消费意识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成为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区在抓好农业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监管体系构建、标准化生产、检验监测等方面大力抓建,不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使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达到平稳可控。
  一是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普查和保护。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普查与保护,强化对产地水、土、气的监测。根据职能职责分工,全区农产品产地水、土壤和空气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分别由区水务局、农业局和环保局定期开展。目前,我区未发现有水、土、气严重污染,而不利于农产品生产种植的现象。高度重视“三品一标”认证和开发工作,现已经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8个,其中有机畜产品2个,绿色农产品A级认证7个,无公害畜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3个。2014年,我区除个别村组外,全部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整体认证。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条件,划定了具体的生产单位和区域,不得超范围越区域生产,严格证后执法监管,规范标识标志管理,严厉打击违规使用、冒用农产品质量认证标识标志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今年以来,我区切实加强对农产品投入品的规范和管理,完善经营和使用制度,公示禁限农兽药名录,完善记录记载,做到农业投入品从购进、销售和使用全程可追溯,并设立高毒高残农药销售专柜。加强农产品投入品经营和使用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并承诺规范经营和使用农业投入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业投入品的执法监管,提高巡查频次,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今年初,在农业、畜牧两家机构职能整合后,区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能职责,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进一步明确工作岗位和职责,落实了专(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每个乡镇都配备了1台农残快速检测仪和办公设备。按照“四个一”的标准,规范建设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站29个,聘请专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建立管理制度,配备农残快速检测设备。目前,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建成,完全具备对辖区农业生产、投入品经营使用、产地产品速测、安全知识宣传、质量追溯及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等工作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的能力。根据规划,在3-5年内,村级协管站建设将覆盖全区80%的村,为确保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农产品生产、投入品经营使用和产品销售整个环节的全程记录和监控,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区正按照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规划和建设,现已经完成“沙河-中子-曾家-李家”农产品监管精品一条线监控系统的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协)管站建设,对农产品生产、畜禽养殖、投入品经营和农产品销售等环节实施全时段全过程监控。对沿线农资和农产品投入品销售企业安装了农资销售条形码扫描终端,对销售的农资质量和购货人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建立区级农产品监管信息平台,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监管、企业和查询三个平台,农业部门通过平台可以对农产品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企业通过这个平台,规范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品牌宣传、产品促销、生产技术和标准的查询;消费者可登录追溯系统网站查询或通过智能手机二维码扫描查询,最终实现农业部要求的“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目标。在今后5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监管系统全部覆盖所有的农产品生产重点村、大型养殖场、种植基地、收储运企业和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全程全时段无缝监控,监管手段更加科学,监管能力和水平将大幅提升。
  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产品检验监测力度,区政府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省内最大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配套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承担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建立了25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25个乡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和4个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队,农产品生产重点村设立了29个村级协管站,承担乡镇、村、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产品快速检测任务。重点开展养殖场、屠宰场和畜禽产地检疫环节监管,瘦肉精尿样检测。2015年已经开展畜禽“瘦肉精”检测10000余头份,全部呈阴性,实现了瘦肉精“0”检出。农产品监(协)管站也加强了对蔬菜、水果农残的监测力度,2015年已完成农药残留定量检测200余份,定性检测10000余份,未发现违规使用高毒农药和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省农业厅也委托其他市、州对我区开展了蔬菜、水果农残例行监测,抽取样品60余份,样品质量全部合格。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下一步,我区将严格按照习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最严”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完善区级监管平台和网络建设,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和保护,严格农产品准出管理,增加“瘦肉精”和农药残留的监测频次,不断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联系人:董德平 联系电话:13881248192)
2015年8月31日
落实情况:全部或主要问题已解决(A)
督办审核:已通过
满意评价:满意
反馈意见:暂无
提案编号:2015年度第13号
领衔委员:九三学社朝天支社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监管的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活,是民生事业的大事。我区蔬菜产业、核桃产业、土鸡产业、食用菌产业等都打着绿色食品的品牌,也是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了确保农产品品牌质量。建议:
  1、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普查,全面掌握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水、气、土等生长质量,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进行系统规划,根据环境质量,明确各级别农产品生产区域,划定界址,界址上设定什么级别的农产品的标识标牌。
  2、加强农产品生产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产品的监管,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和国家禁止的农产品进入绿色农产品、有机产品等生产基地进入生产环节。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指导生产绿色农产品、有机产品的农户建议投入品、生产过程、收获等进行登记。
  4、对农产品产地进行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严格禁止进入市场,明确合格农产品级别,严格执行绿色、有机农产品入市包装制度。
  5、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的保护。

( A )类
关于2015年度第13号提案的回复

九三学社朝天支社:
  你们在区五届政协五次会议第13号委员提案中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监管的建议》已收悉。现将相关情况回复如下:
  农产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居民安全消费意识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成为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区在抓好农业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监管体系构建、标准化生产、检验监测等方面大力抓建,不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使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达到平稳可控。
  一是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普查和保护。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普查与保护,强化对产地水、土、气的监测。根据职能职责分工,全区农产品产地水、土壤和空气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分别由区水务局、农业局和环保局定期开展。目前,我区未发现有水、土、气严重污染,而不利于农产品生产种植的现象。高度重视“三品一标”认证和开发工作,现已经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8个,其中有机畜产品2个,绿色农产品A级认证7个,无公害畜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3个。2014年,我区除个别村组外,全部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整体认证。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条件,划定了具体的生产单位和区域,不得超范围越区域生产,严格证后执法监管,规范标识标志管理,严厉打击违规使用、冒用农产品质量认证标识标志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今年以来,我区切实加强对农产品投入品的规范和管理,完善经营和使用制度,公示禁限农兽药名录,完善记录记载,做到农业投入品从购进、销售和使用全程可追溯,并设立高毒高残农药销售专柜。加强农产品投入品经营和使用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并承诺规范经营和使用农业投入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业投入品的执法监管,提高巡查频次,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今年初,在农业、畜牧两家机构职能整合后,区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能职责,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进一步明确工作岗位和职责,落实了专(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每个乡镇都配备了1台农残快速检测仪和办公设备。按照“四个一”的标准,规范建设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站29个,聘请专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建立管理制度,配备农残快速检测设备。目前,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建成,完全具备对辖区农业生产、投入品经营使用、产地产品速测、安全知识宣传、质量追溯及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等工作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的能力。根据规划,在3-5年内,村级协管站建设将覆盖全区80%的村,为确保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农产品生产、投入品经营使用和产品销售整个环节的全程记录和监控,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区正按照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规划和建设,现已经完成“沙河-中子-曾家-李家”农产品监管精品一条线监控系统的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协)管站建设,对农产品生产、畜禽养殖、投入品经营和农产品销售等环节实施全时段全过程监控。对沿线农资和农产品投入品销售企业安装了农资销售条形码扫描终端,对销售的农资质量和购货人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建立区级农产品监管信息平台,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监管、企业和查询三个平台,农业部门通过平台可以对农产品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企业通过这个平台,规范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品牌宣传、产品促销、生产技术和标准的查询;消费者可登录追溯系统网站查询或通过智能手机二维码扫描查询,最终实现农业部要求的“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目标。在今后5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监管系统全部覆盖所有的农产品生产重点村、大型养殖场、种植基地、收储运企业和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全程全时段无缝监控,监管手段更加科学,监管能力和水平将大幅提升。
  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产品检验监测力度,区政府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省内最大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配套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承担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建立了25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25个乡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和4个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队,农产品生产重点村设立了29个村级协管站,承担乡镇、村、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产品快速检测任务。重点开展养殖场、屠宰场和畜禽产地检疫环节监管,瘦肉精尿样检测。2015年已经开展畜禽“瘦肉精”检测10000余头份,全部呈阴性,实现了瘦肉精“0”检出。农产品监(协)管站也加强了对蔬菜、水果农残的监测力度,2015年已完成农药残留定量检测200余份,定性检测10000余份,未发现违规使用高毒农药和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省农业厅也委托其他市、州对我区开展了蔬菜、水果农残例行监测,抽取样品60余份,样品质量全部合格。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下一步,我区将严格按照习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最严”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完善区级监管平台和网络建设,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和保护,严格农产品准出管理,增加“瘦肉精”和农药残留的监测频次,不断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当前用户「」您好!欢迎登录政协提案管理系统。  联系电话:0839-8622541 0839-8625739